概述
石雕鱼缸/水缸是以石材雕刻制作而成的一种缸,多采用青石制作,也有汉白玉等大理石及花岗岩材质的,多辅以花鸟虫鱼的浮雕刻画,整体古朴自然,是园林及中式庭院必备石雕之一。
石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石器文明在华夏源远流长,而石文化、石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种石器有石缸更具广泛性和实用、审美价值。石缸不仅古代有,古人用,今天的一些偏远山区农村,村民们仍用它盛水、装粮,一些城市宅院、名胜古迹,仍用它植花养鱼点缀观赏,更有藏家,以拥有一口古石缸为乐事。
石缸不仅历史久远,而且使用和观赏价值穿透各阶层、各界别、各等级。官也罢民也罢,穷也罢富也罢,贵也罢贱也罢,谁都可以拥有,可以享用,可以观赏。可以说,石缸是人类石器中,最亲和、最宽容的器物。由而,石缸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最普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
朝代更替,时光变幻,这就成为了现在散置在民间的漂亮的古风石缸,古朴大方,简单而不简陋。石缸有招财进宝的寓意,古人说家无石不安,无水不灵,一个石缸就有了水和石。
造型
石缸文化在我国可谓是独具特色,自古以来,石缸的使用与观赏价值都很高,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各个阶层,不论贫富皆有使用和观赏。实际上石缸是人类石器中,最亲和、最宽容的器物了。
石缸稍大且上面刻有图案文字的,应为以前大户人家之物,价格昂贵;而未雕刻的素面石缸,则为平常百姓人家的日常用品,价稍便宜。
石缸上有工,那是有几十年经验的老石匠手工精心雕刻而成,正面和侧面则以古代戏剧人物及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为主,为保留石缸的年代感,石缸背面不做任何修饰。
石缸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异形等,都是整石挖凿,但也有五块石片拚接而成的。这些石缸均有上百年的历史,长宽高及直径的尺寸在5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重达几百公斤。作水缸用的,缸底留有明显的水瓢舀水后形成的光滑、凹陷的岁月痕迹。
简单的石缸无雕花呈圆形或方形,而带有静美雕刻的石缸更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雕花题材广泛从山川河流花鸟虫鱼到神道佛法,民间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品得古代工匠的技艺精湛,阴刻阳雕,细描粗凿,顺削逆剃,轻勾重剽⋯⋯无不因势象形,随需施艺。而其图案寓意多为满足人们吉祥为好,平安是福的心理愿望。
石缸的雕刻纹饰,内容丰富,涉面广泛,上至天文地理,山川河流,花草鸟木,人物禽兽,神道佛法,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应有尽有。其雕刻技艺精湛逼真,阴刻阳雕,细描粗凿,顺削逆剃,轻勾重剽⋯⋯无不因势象形,随需施艺。其纹饰寓意多为满足普通人吉祥为好,平安是福的心理愿望。
作用
古代石缸的主要作用盛水、消防、装粮、养鱼、植莲、改善风水等,而如今由于居家空间的大大缩小,石缸已不再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器物,更多是将它作为一种园艺装饰和古件收藏来看待。
家有庭院,不如收藏一方石缸,石缸有招财进宝的寓意,古人说家无石不安,无水不灵,一个石缸就有了水和石。不论用来种花养鱼,还是用来装饰点缀,石缸岁月感的沧桑之美,以及古韵材质的淳朴之美,都为院落的风景增添了一抹与众不同的风景。
石缸可用来种花养草,特别适用于养金鱼和锦鲤,在石缸种养荷花、睡莲,缸体表面在水滋润下,生长出青苔使整个石缸郁郁葱葱活了起来,石缸内生长的莲类植物、青苔给鱼儿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和食物,不用充氧、换水、喂食,连最难养的金鱼、锦鲤在石缸里生活得悠然自得。
摆放
- 放置庭院西南角辟邪;
- 石缸在院落中不易摆放过多一般一两个左右为宜;
- 摆放在大门两侧有助于招财;
- 摆放在庭院尖叶植物旁边,可以将尖叶的植物的煞气祛除,减弱对家中风水财气的破坏。
典型代表
石缸阵:位于老挝北部偏远的川圹省省会丰沙湾查尔平原上。那里错落无序地放置着上千个石缸,每个缸都由整块坚硬的花岗岩雕成,虽然大小不一,有圆有方,但都经过精细的加工,里面平坦光滑、空无一物。石缸是用整块花岗石雕凿而成的,雕凿手法古朴粗略。由于年深日久,石缸内外覆盖着很多青苔。石缸的摆放疏密有致,有的三五一簇,有的个体单独。这里的石缸有600多个,绝对是世界上仅有的石缸奇观。在石缸平原上,一共有3个这样的石缸群,大致以一个小山洞为圆心呈扇形分布,一眼望不到边际。那些石缸,都是用整块花岗石雕凿而成的,有一群石缸还是用红色岩石雕凿而成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口是方的,有的口是圆的,有的口是向里收的,有的口是直上直下的,有的石缸上面还盖着盖子。它们有的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有的孤零零地独踞一方。由于天长日久,石缸内外长了很多青苔。
《鲤鱼跳龙门》明代长方形异形石缸:古代中国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鲤鱼跳龙门,既是这个优美传说的形象表述,更寄托着祈盼飞跃高升、一朝交运的美好愿望。正面雕刻有鲤鱼跳龙门、化身成龙的形象,四周配以云彩、凤凰、蝴蝶、回纹等图案,画面古朴典雅,十分精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高超的绘画艺术和精湛的雕刻技法,堪称石缸中的精品。
《荷塘鹭鸶图》清代长方形石缸:主题纹饰为荷塘鹭鸶图,两只鹭鸶栖息于荷花盛开的池塘中,雕工精巧,鹭鸶荷花,寓意考场接连登科,人生道路上一路荣华。
《三鱼牡丹图》清代长方形石缸:正面刻有三条鱼跃于水面和牡丹图案,雕工细腻,是雍容华贵、富贵有余、吉祥如意的象征。
《三尾鱼》清代长方形石缸:正中雕有三尾鱼(或三鱼共首)图案,象征合家团圆,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美好愿望,四周布满绳索纹,雕刻严谨精致。关于"三"的数字寓意则由来已久,道家的鼻祖一一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鱼"代表"多鱼"的意义,"三"是生命衍生的重要一环,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吉祥意义。
《永保人安》清代半圆形石缸:"永保人安"四字,永保人人平安,人人安康,侧面还刻有"乾隆四十七年重阳立"等字,距今已有236年。
《民国双旗》民国长方形石缸:民国交叉双旗图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时,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为"铁血十八星旗",以十八颗黄圆星相连,组成了九角星,意思是十八省既联省自治,又共组九州,合为一合众国。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中华民国国旗定为五色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这是中华民国开国时两面交叉旗帜,在1928年后民国国旗才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玉皇经》文字民国半圆形石缸:正面刻有"福不在财多,财多不是福;福在子孙贤,子孙贤是福"等文字,这句话选自《玉皇经》,极富哲理。侧面还刻有纪年落款"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岁荷月上浣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