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国园林在世人眼中是东方灵秀雅趣的代表,“虽由人做,宛天开”。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意境,从殷周之苑到明清集大成的江南私家园林,造园之艺目成体系。中式园林雕塑则是组成中式园林的景观、构件组件类雕塑作品。中国园林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着人们顺应自然,以求生存与发展的思想。在造园技法上是模拟自然而高于自然,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以人工或半人工的自然山水为骨架,以植物材料为肌肤,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风光。又运用隔景、障景、框景、透景等手法分隔组合空间,形成多样而统一的不同景点,可谓步移景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深受传统哲学和绘画的影响,甚至有“绘画乃造园之母”的理论,最具参考性的是明清两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式庭院有三个支流:北方的四合院庭院、江南的写意山水、岭南园林;其中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流,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
内容划分
中式园林雕塑大致分为三类。
此类与园林绿化等一起构成园林的主要景致,是中式园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类似于俗语中的亭台水榭。园林建筑类雕塑几乎都是由石材雕琢制作而成,主要包括:石凉亭、石雕长廊、花架、石石牌坊.html" target="_blank">牌坊(牌楼)等;还包括建筑装饰类,如窗花、浮雕壁画、影壁、井盖、栏杆护栏等等。
中国人讲究“山管人丁水管财”,所以中式园林离不开山水。
山,即假山。传统意义上的假山是由土石构成,现在则多出一类塑石假山(就是通过水泥来塑造模拟假山的形态)。而在一些小型庭院或者别墅或者园林角落,还可能出现一类体型较小的不锈钢假山。
水,即流水。园林中的水景多为人工湖或小溪,湖中多建有凉亭长廊类雕塑,溪边则有驳岸、石桥,也是园林美景之一。即使条件不允许,没有湖和溪水,中国人也会给园林增加“水”的组成部分,即可用到石雕风水球或者喷泉。
装饰摆件类
国人讲究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故而园林雕塑中还需要一些小的组成部分来进行装点,这类雕塑既能形成视觉上的对比还有其功能性需求,常见的如:石柱、石灯、石雕花盆、鱼缸、水缸、拴马桩、抱鼓石(石门墩)、桌椅板凳等等。
艺术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庭院园林假山设计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庭院园林景观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风水讲究
在古人看来,风水直接影响家族的兴旺和发达,因而往往在建房之前先考虑“风水”问题。按照“风水”理论,无论城市选址还是居室基址的选择应讲究“山水聚合,藏风得水”。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因此,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建筑选址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基本格局。
风水中往往用天上的四个星宿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住宅设计中认为左有流水,当作青龙,右有长道,当作白虎,前有污池,当作朱雀,后边有丘陵,当作玄武,并且把符合这种要求的地称为最好的风水吉地。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用的是相对方位,并非东西南北的绝对方位。
风水宝地的构成,不仅要求“四灵毕备”,并且还要讲究来龙、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在风水理论看来,山川自然并非处处皆可安顿人生,宅居外部环境的选择,能否处在“阴阳之枢纽”这样一个良好的系统中,是至为关键的。
按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九宫来认识宇宙,把天地万物用五行来分类,并以此来把握认识自然,形成了一套五行的相生相克哲学观和宇宙图式,用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一类的宇宙图式来把握和经营宅居环境,使建筑符合自然天道、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的信仰,这样五行的相生相克哲学观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性格或基本精神,这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