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之所以创造出“送子观音 ”相,无非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有关,这些说法有三种:
- 受到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认为婚后没有生子来传宗接代,就会断绝香火传承,是对祖宗最大的不孝。因此创造出“送子观音 ”,使之成为没有生子的夫妇叩 拜、供养的主要神灵。
- 受封建伦理“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认为子孙满堂、香火旺盛,是最大的“福气”。因此创造出“送子观音 ”,使之成为夫妇祈求生儿育女或旺人丁的主要神灵。
- 受中国传统“母以子贵”思想的影响。认为“养儿可以防老”,没有儿女老了就没有依靠;儿子升官发财,父母也能富贵享福。所以创造出“送子观音 ”,使之成为天下为人父母,祈请保佑早生贵子的主要神灵。
以上这些说法可以了解,中国人历来特别重视子嗣问题,而现实中是否有子并不是人类自己所能绝对掌握的,于是,民间便把求子以解无后之忧作为观音的一大职能,逐渐出现了“送子观音 ”的信仰。虽然在古代印度的佛教也有观音 可满足求子求女愿望的说法,但远未达到中国这样浓厚的程度。
观音赐子是来自《普门品》中求子得子的信仰功德。《法华经普门品》载:“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这是佛经中关于观音 能满众生求子之愿望最明确的记载,送子观音 的造像因而产生甚至流传至今。
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明代的送子观音 图,可见得白衣观音 赐子图早在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了。祂能成为民间求子的主要神祇,其信仰程度不在注生娘娘之下。不过送子观音 图在早期多称之为“观音 赐子图”。西方国家有鹳鸟送子的传说,中国则是有麒麟送子的信仰。
有宗教界学者表示,观音 抱著童子之造型的构想,应该与圣母玛莉亚与圣婴的造型有关。西方宗教的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在清朝时期很盛行。白衣观音 抱著童子的造型也是在当时开始流行,逐渐取代观音 赐子图,也就是观音 化现一隻载童子的麒麟之造型,由此可见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很高。